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2025年全国两会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与深入的调研,纷纷为技能人才的发展建言献策,勾勒出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蓝图。
0
1
全国人大代表李文龙:立法保障产业工人发展
37岁的李文龙,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钳工技师。18年来,他扎根生产车间,亲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迭代升级。
针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瓶颈,他提出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促进法》立法框架,建议建立终身技能认证体系与权益保障机制,将技能等级与薪酬福利挂钩,通过法律形式确立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营造"技高者多得"的市场环境。
0
2
全国人大代表阮阳越:为技能人才畅通成长通道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的阮阳越,在石化产业一线坚守了26年。从师范化学专业的 “门外汉”,成长为 “中国石化岗位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她深知技能人才成长的不易。“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过去一年,她多次走访相关部门人员、行业专家和一线工友,积极收集素材。
阮阳越经实地调研发现,特种作业人员面临职业转型困境。她建议建立高危工种健康评估数据库,设立专项转岗培训基金,开发适老化技能培训课程。同时推行"技能成果转化积分制",将发明专利、工艺革新等创新成果纳入职称评审体系,破除唯学历论的评价桎梏。
0
3
全国人大代表温广勇:强化职业教育安全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的温广勇,连续三次在两会聚焦职业教育培训。今年,他带来了 “关于进一步拓宽在职技能工人能力提升渠道的建议” 和 “关于职业院校增设安全生产课程提升学生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的建议”。
温广勇深知,建设制造业强国离不开技能人才及在职技能工人能力的持续提升。然而,当前在职技能工人能力提升面临诸多阻碍。企业内部培训资源有限、方式单调、内容缺乏系统性,部分企业还忽视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培训机构参差不齐,企业和员工难以筛选,且职业教育体系对在职技能工人继续教育支持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温广勇建议在职业院校设置安全生产必修模块,引入VR事故模拟实训系统;推动企业建立"岗位安全能力档案",实施定期复训制度。同时构建政校企联动的继续教育平台,开发行业定制化数字课程库,实现技能提升资源跨区域共享。
0
4
全国人大代表刘彦冰:“传帮带” 助力技能人才成长
中国兵器北重集团的刘彦冰,是90后高级技师,也是自治区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他所在的防务事业部502车间负责加工火炮身管,这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刘彦冰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注意到老师傅的经验对年轻工人技术提升至关重要,但 “老带新” 通道不畅、福利待遇不高、晋升渠道受阻等问题制约着年轻技术工人的积极性。2024年全国两会,他提出以 “传帮带” 形式提高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培养新型学徒,同时提升制造业工人福利待遇和晋升渠道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今年两会,刘彦冰继续关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他表示,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他将提出完善技能工人成长道路的相关问题,希望为青年技能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0
5
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共同成长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杨登辉,虽然出生于1997年,但已是技工教育领域的 “老将”,他指导的学生多次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斩获金牌。
杨登辉一直致力于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促进其成长就业。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技能人才,他和团队对竞赛梯队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并通过视频号展示学生训练内容和优秀作品。在他的努力下,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起薪最高可达1.5万元。他还参与了学院的 “领航计划”,与多所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杨登辉看来,未来AI与数控机床结合前景广阔,制造业需要能调试 AI、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他建议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岗位聘用制度,让所有人公平竞争管理和技术岗位,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共同成长。
0
6
全国政协委员胡德兆:破解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难题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持续关注制造业技能人才问题。他指出,制造业正面临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挑战。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
胡德兆认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是导致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 “错位” 的关键。部分院校培养模式滞后于生产实际,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限,且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为解决这些问题,胡德兆建议设立 “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基金” 和 “产教评生态链建设专项基金”,给予企业和导师资金支持,增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同时,政府应引导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产业学院,开展校企联合创新试点,推动形成政企校深度协同的技能生态。此外,要打破校企人才流动壁垒,建立师资共享平台和互聘互用机制,推行 “学分银行” 制度,实现院校学分与企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互通互认。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为技能人才培养发声,构建起涵盖职业全周期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系统。随着相关政策落地,预计到2026年将形成覆盖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技能提升网络,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技师学院郑州校区金秋教学园
终 审 | 陈汐
责任编辑 | 张奔 王润泽
本期编辑 | 张奔
本期文案 | 张奔
省级公办院校
国家免学费
上一条: 以生为本聚合力 多维共筑成长路
下一条: 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同中有异
地址: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华夏大道与洞庭湖路交叉口向东300米路南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技师学院郑州校区金秋教学园
联系电话:0371-55885299